中国互联网三十年发展与变革
科学技术创新阶段(上世纪60s末-80s末)。该阶段是互联网的萌芽期,以技术探索创新为主线,产生包交换技术、广域网技术、互联网协议等典型技术;阿帕网(ARPANET)、计算机科学研究网络(CSNET)等网络雏形开始出现;应用范围与业务类型相对有限,以BBS、E-mail为主,重点服务于军事和学术研究领域。
基础设施建设阶段(上世纪90s-本世纪初)。该阶段是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建设期。美国优先提出“信息高速公路”计划,日本、英国、德国、中国、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家跟随,基础设施优先建设成为全球共识。该阶段互联网应用开始惠及普通大众,发达国家互联网用户规模快速增长,互联网的应用范围和业务类型实现大规模扩张,网络新闻、在线搜索、即时通信等业务开启了互联网商业化的浪潮。同时,网络传输技术、多媒体技术等互联网相关技术保持小幅迭代。
商业化应用繁荣阶段(本世纪初-本世纪10s末)。该阶段是互联网的繁荣期。随着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先后成为发展主流,全球互联网用户数量急剧增长,在线视频、在线社交、电子商务和在线游戏等业务创新蓬勃发展;互联网服务对象更加多元,从个人客户拓展到政府和企业客户;共享经济、平台经济等模式创新层出不穷;云计算、区块链、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等技术持续迭代升级。治理规则制定、数据安全、个人隐私保护和网络犯罪防范等问题日益凸显,网络安全治理进入全球政治视野。
下一轮的科学技术创新阶段(本世纪20s初-)。以创造颠覆性技术为目标,如对6G、量子通信、类脑智能、脑机交互等新技术进行探索,通过技术突破,开创互联网发展的新局面。
图1 国际互联网三阶段渐次发展规律
中国互联网充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,依托强大的基础设施,利用后发优势和人口红利优势,实现了“弯道超车”快速发展。当前,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水平已经实现国际领先,发展阶段也已经与国外基本趋同。结合国际一般规律,以及中国互联网在基础设施、生产生活、政府治理、网络安全方面的发展经验,将中国互联网三十年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:
基础设施建设阶段(1994年-2009年)
我国互联网起步晚,越过了早期科学技术创新阶段,直接迈入基础设施建设阶段。该阶段以固网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和接入为标志,并为下一阶段奠定了用户基础。基础设施方面,通过三个国家五年计划(规划)指引,采用“先主干网后接入网”的方式,建成先进的互联网基础设施,推动PC互联网快速发展;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-SCDMA标准被国际接纳。服务生活方面,新华网、新浪、网易等门户网站和百度搜索引擎的出现,使信息传递从传统媒介向线上转移,从被动浏览向主动搜索转移;QQ、飞信、论坛、博客、微博等工具使熟人社交线上化、线上社交向陌生人社交拓展;易趣、当当、淘宝、京东等网站推动线上购物从试探走向普及。服务产业方面,各类数字服务和互联网公司相继涌现,共享模式、众包模式、O2O模式生根发芽,传统企业开始依托互联网探索市场推广与产品销售。支撑治理方面,政务网络、政府业务系统和多层级政府门户网站逐步建设完成,为数字治理快速发展提供基础保障。网络安全方面,重点聚焦在网络接入和应用安全层面,多元网络治理机构和组织不断成立。
商业化应用繁荣阶段(2010年-2019年)
得益于移动网络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,我国形成具有9亿网民的超大规模互联网市场,为互联网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创造条件。基础设施方面,移动网络快速发展,网络连接更加泛在,物联网将连接从“人”拓展至“物”;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规模迅速扩大,以4G等为代表的移动通信技术和云计算技术实现创新引领。服务生活方面,精准推荐算法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机制和模式,使人与信息的关系从“人找信息”升级为“信息找人”;各类应用从线上化升级为移动化。服务产业方面,数字产业快速发展使互联网应用场景不断创新,互联网企业规模扩大并呈现跨界扩张的趋势,跨产业融合创新愈趋明显。支撑治理方面,政府打造线上线下结合的业务办理模式,优化政务办理流程,提升办事效率。网络安全方面,安全风险扩展到基础设施安全、数据安全、意识形态安全等多领域;我国通过机制建设、法治建设、能力建设等,逐步形成相对完备的安全治理体系。
下一代互联网探索起步阶段(2020年至今)
第一轮互联网发展已经接近尾声,以科学技术创新突破为目标的下一轮互联网浪潮正在拉开帷幕。基础设施方面,5G网络全球规模领先,通用数据中心和智算中心建设加速,车联网、工业互联网、智能电网等融合型基础设施进展显著,6G、卫星互联网、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原创性技术探索持续加强。服务生活方面,智能家居、车载联网、虚拟现实设备等智能互联、虚实融合的数字生活初现端倪,在线教育、线上问诊、网上购药等普惠服务形成趋势。服务产业方面,数字产业出海步伐加大,Temu、TikTok、Shein等为代表的产品出海;数字产业与实体产业的边界趋于模糊,智能网联汽车、“黑灯工厂”“体验式制造”等新产业、新业态、新模式不断涌现。支撑治理方面,“数字政府”概念逐步形成,通过“一体化”政府服务新模式,让“最多跑一次”“一次不用跑”成为办事常态,政府职能从管理走向赋能。网络安全方面,安全风险涉及到产业安全、意识形态安全、关键基础设施安全、数据信息安全等更多领域,网络安全治理开始转向重点解决新对抗、新技术等带来的问题。
依托多层次、强协同的顶层规划和政策体系引领发展。一是从国家战略高度加强顶层设计,在宏观层面提出发展规划。二是各级政府和部门迅速响应,横向到边、纵向到底。三是持续完善政策体系,政策重心从单一推动网络建设,发展到推动互联网赋能经济、社会、治理等多方面。
通过法治建设与市场建设,不断优化互联网市场营商环境。一是通过推进法治体系建设,制定出台百余项网络领域立法,筑牢发展底线。二是通过邮电分营、电信重组、引入虚拟运营商等办法完善市场机制,三是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,对不正当竞争监管、平台监管等做出规定。
探索以基础设施为核心的“双翼带动”模式,实现“弯道超车”。优先进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,将人口红利迅速转化为市场规模优势,带动互联网市场和业务发展(如图2右侧)。同时,依托基础设施建设,牵引泛信息制造产业发展,并以产业促进重大技术创新(如图2左侧)。但由于我国互联网发展的第一、二阶段,泛信息制造产业不成熟、技术不领先,“技术—产业—基建”尚未形成完整循环。
图2 前三十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的“双翼带动”模式
技术创新驱动“双翼带动”模式升级为“双翼循环”模式
中国互联网已进入下一轮的科学技术创新阶段,我国泛信息制造产业已较为成熟,未来,互联网发展的逻辑将转换为:从技术创新开始,驱动产业创新,再驱动基础设施升级。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模式,将实现从“双翼带动”模式到“双翼循环”模式的升级。
图3 未来中国互联网发展的“双翼循环”模式
服务国家发展大局,谱写互联网发展新篇章
未来,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将持续依靠顶层规划引领,以科技创新为关键驱动力,依托下一代基础设施的建设,推动业务创新发展,开启下一轮的发展浪潮。
顶层设计上,互联网发展将进一步与国家战略融合,强调核心技术创新和健康安全发展。技术发展上,将依托新型举国体制,加强通感一体、量子信息、类脑计算等颠覆性科技创新。基础设施建设上,短期持续迭代新型基础设施,长期依托颠覆性技术牵引基础设施升级。业务发展上,以“数据+智能”为底层逻辑,推动数实融合提质扩面。网络安全上,持续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,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,推动国际网络主权和网络话语体系建设。
审稿:用户与市场研究所 | 林琳、吴淑燕
本文作者:林恩辉、赵英杰、蒋玉娜、么东、潘宏筠、王骁、贾辉、赵英、李思儒、高韵、石雪梅、胡雁斌、张谊、刘迪、马宇航、王雅璐、周志红等
注:本期内容摘自中移智库发布的《中国互联网三十年发展与变革》报告。点击下方“阅读原文”,输入提取码【posB】获取报告原文。